然而時代在改變,勵志叢書也跟著變本加厲,如今不管真的假的活的死的,只要套上「名人+教我的+N件事」這個公式,隨便就可以集結成書,甚至登上暢銷書排行榜。 倘若連海賊王或半澤直樹這些虛構人物都能教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那麼為何活生生的巴赫與貝多芬不能告訴我們成功的訣竅?既然,世人有這種需求,所以,我也要開始勵志(或沈淪),與大家分享「XXX教我的10件事」。
一、憑什麼當樂聖?
勵志文章最重要的就是先把名人神格化,萬一不能神化,那起碼要美化。小學課本教導我們說貝多芬是「樂聖」,然而遍查國外的資料,完全找不到貝多芬=樂聖的資訊。即使最崇拜貝多芬的法國作家羅曼羅蘭,他的名人傳記最多只推崇貝多芬是位「英雄」,再加上歐美許多票選「最偉大作曲家」活動上,巴赫的排名往往在貝多芬之前,那到底「樂聖」這封號是怎麼來的?
答案揭曉,此二字來自晚清文人李叔同。他去日本東京學習音樂與美術之際,1906年自費發行了「音樂小雜誌」,其中一篇短短三百多字介紹了《樂聖比獨芬傳》,還幫貝多芬畫了一幅木炭畫。且看李叔同怎麼介紹這位樂聖:「比獨芬性深沉,寡言笑,居恆鬱鬱,不喜與俗人接…然天性誠篤,思想精邃。每有著作,輒審訂數四,兢兢以遺誤為懍。舊著之書,時加釐纂,脫有錯誤,必力詆之,其不掩己短有如此。」至於貝多芬的音樂如何偉大,我想李叔同應該沒聽過多少首。
Pokey的心得: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是我們華人優良的「美德」。
二、當爹莫要當虎爹
偉人誕生時若非天有異象,最好有段悲慘的童年,才能佐證他的非凡人格是在幼時孕育而成。回顧童年最可憐的音樂家,小小貝多芬註定是名列前茅。爸爸約翰本身不得志又愛喝酒,一心巴望自己兒子變成「莫札特第二」,於是常常半夜把他抓起來反鎖在房間逼他練琴,彈不好一巴掌就甩過去(這是貝多芬後來耳聾的原因嗎?)。甚至而為了塑造神童形象,竟虛報貝多芬的真實年齡,導致長大後的貝多芬仍搞不清自己的生辰八字。
童年的陰影是造成貝多芬日後對於威權產生強烈反抗的主因,且反應之強可說是史上最罕見的例證。然而更嚴重的影響,是後來貝多芬面對自己侄子卡爾亦是同樣輪迴。自弟弟於 1815 年過世後,留下一個八歲的孩子,貝多芬花了五年時間與弟媳才打贏監護訴訟,他視如己出,並認為侄子有天份而努力揠苗助長,逼得卡爾終於在 1826 年舉槍自殺未果,並向警方控訴伯伯虐待。事情發生那一週,朋友說貝多芬瞬間老了二十歲,可見教好一個孩子累過寫出九首交響曲。
Pokey的心得:大家千萬不要讀「虎媽的戰歌」那本書啊!
三、「藝術家不哭泣,他們發怒」
這句話,據說是貝多芬說的(柴可夫斯基,你被罵了)。脾氣暴躁已成為貝多芬最鮮明的正字標記,在他之前的作曲家沒人敢像他這麼衝,巴赫修養不好,但為了薪水多半忍氣吞聲;在他之後的音樂家開始有樣學樣,華格納這方面倒是青出於藍。儘管貝多芬是人際關係學的負面教材,但至少他是真誠的人,他的壞脾氣乃是「吾道一以貫之」,無論王公貴族或販夫走卒,一概都是他粗魯伺候的對象,歌德就曾同情地說道:「我很能體會他在與世俗調適時所吃的苦頭。」
雖然貝多芬曾解釋說:「你們這些人認為我是個惡毒、頑固而又憎恨人群,你們真的是錯看我了。你們不知道我之所以會這樣做的真正原因……因為我是個聾子。」但除了耳疾這個困擾他的「藉口」之外,天性多疑、任意發怒等行為,後世學者認為此乃典型的躁鬱症患者,幸虧貝多芬擁有卓爾不凡的才華,大家多肯遷就包容他。
Pokey的心得:我們在社會上總會遇到「恃才傲物」的人,但老實說,很多人根本沒有才華啊。
四、「我永遠不會卑躬屈膝,我的世界即宇宙」
貝多芬對於職場的最大貢獻,在於他改變了藝術家的地位。海頓與莫札特始終很認份地與僕役共桌吃飯,但貝多芬往往堅持要坐在主人身側,否則便要翻桌。幸運的是當時維也納貴族比較開放又熱愛音樂,所以當他脫口說出:「親王,您之所以成為親王,是因為偶然的出身而已;而我之為我,完全是靠我自己。像你這樣的親王,現在有的是,未來也有的是,至於貝多芬,卻只有一個而已。」講出這款話沒被砍頭或流放,堪稱異數。
貝多芬靠賣曲便能過著優渥的生活,他於 1801 年寫道:「我的樂曲替我帶來不少的財富…每首作品總是有六、七位,甚至更多出版商爭著付印,問題只在我願不願意罷了。根本不需要我和他們討價還價,是我出個好價碼,任由他們心甘情願掏出錢來。」實際上貝多芬同時也是一位不會理財的傢伙,還得靠許多貴族的贊助過活,他接受這些餽贈始終認為天經地義,甚至當長年贊助他的王子或大公過世後,貝多芬便直接向那些後代索取應有的「分內之財」。
Pokey的心得:貝多芬若去吃喜酒,是不是也都要搶坐主桌啊?
五、「別以為我耳朵不好,就聽不見你們在那邊談情說愛」
1796 年,「年僅」二十六歲的貝多芬開始有耳鳴的毛病,前一年才以第二號鋼琴協奏曲贏得維也納人的注目,此刻連第三號《英雄》交響的構思都還沒蹦出來,就已碰到這最窘困的問題,真叫他情何以堪?所以貝多芬曾寫下遺書哀嘆:「唉,我怎麼可能去坦然承認喪失了這種本應超越眾人的感官上呢?這種感官在我身上一度擁有極致完美,其境界就連那些同行也少有人能夠企及。」還好貝多芬意志力夠堅強,「讓我留住生命的只有我的藝術。啊,我想,要是不把我內心所有的東西都釋放出來,我是不可能離開這個世界的。因而,我忍受著這樣悲慘的生活。」
就是因為這不能說的祕密讓貝多芬遁入自己的世界,才能將他的熱情與天份徹底在音樂中發揚,貝多芬真正偉大的傑作,都是在喪失聽力之後才問世。然而,既然已習慣和命運搏鬥,他仍不放棄自己詮釋自己的作品,貝多芬以鋼琴家身分登台直到 1815 年,兩年完全失聰後,他還是堅持要擔任指揮,搞得演出往往變成荒腔走板。
Pokey的心得:難怪樂團演出時的Keyman落在小提琴首席身上,都是因為貝多芬愛逞強害的。
(未完待續)
圖片來源: 國家大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