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酒評家與飛行釀酒師
不過,在布根地(Burgundy)人眼裡,波爾多人表面上喊著波爾多葡萄酒才是法國葡萄酒的文化捍衛者.但事實上是一群只對波爾多酒跟買家有反應的傲慢商人。以曾經是王公貴族領地的布根地人來看,波爾多人確實帶有這樣特色,但有一點連布根地人也不得不承認,波爾多葡萄農跟酒商確實有兩下子,能把酒一桶一桶往外頭賣.
如果布根地有貴族垂青,那波爾多便是獲得造物主的寵愛,Gironde河在此入海,切出個港口,也切出波爾多的財富之源.因為靠海,波爾多人很早便跟外地人做生意,也善於觀察買家的需求來創造自己的優勢.1620年左右,荷蘭人駕著商船來這邊把酒一桶一桶地運往他們的殖民地,而大英帝國後是獨立的美國.你可以說波爾多人是精明的,也可以說格局是寬大的,因為不管操著什麼語言、不論信仰什麼宗教,只要他愛波爾多的酒、付得起酒錢,波爾多人都樂於跟他打交道.
一直面對國際市場的波爾多酒自然比其他產區的葡萄酒更受到酒評家的關注.但波爾多能這樣歷久不衰,不僅僅是因為酒的品質,酒評家與釀酒師的存在也有著關鍵性的影響.最經典的例子就是Robert Parker與Michel Rolland.
只要看過葡萄酒廣告DM的,沒有人沒聽過RP和WA評分,而RP代表的正是Robert Parker,WA則是Parker創立的Wine Advocates。身為美國人的Parker創辦了獨立的評鑑刊物Wine Advocates,完全以消費者的角度來評鑑葡萄酒,深獲以美國為首的消費者喜愛。簡單的100分制度好懂不複雜.搭配美國崛起的葡萄酒市場,Parker 為代表的酒評家們也獲得歐洲釀酒師們高度重視,左右著葡萄酒市場的價格脈動。
不過,若有研究RP評分,不難發現Parker評分較高的酒款,大多偏酒體厚重、顏色深、單寧較強烈,而波爾多酒款有不小部分符合此標準,自然獲得Parker重視。這或許也能從Parker在底下有評分團隊運作的現在,還依然親自評分波爾多葡萄酒可見一番。另外,他背後代表了具有廣大市場的美國,讓波爾多酒商不得不注意以他為首的酒評家口味.就這樣,酒評家與背後支持的市場嵌入了波爾多往外輸出的齒輪中.
如果你是個煩惱銷量的酒莊主人,這時一定會想著:如果你有個能夠釀出酒評喜好的釀酒師就好了!Michel Rolland, 這位波爾多人正是天平的另外一端。身兼全世界一百多家酒莊的釀酒顧問的Rolland,講求用技術來掌控發酵溫度,與他的好友Robert Parker一樣,也喜歡濃厚果味跟橡木桶風格酒款。但不同於其他釀酒師的是,Rolland積極的幫助波爾多與新世界的酒莊,使用新派的釀酒科技讓負責的酒莊品質提昇,讓他們能獲得酒評家高分,等於是銷售量的保證。如果身為波爾多外的Robert Parker跟把波爾多酒導入全世界的酒評家是『拉』,那Michel Rolland這位將波爾多風格推到世界各地酒莊的波爾多人,便是扮演往外『推』的角色了。
Robert Parker跟Michel Rolland的存在就像扮演著波爾多從法國走到國際的一個縮影,在其他產區,天地人這三個要素,『人』指的大多是釀酒師,但在波爾多比較複雜,指的是釀酒師,,與商隊跟酒評家.因為這些人是一環扣著一環的,釀酒師代表的是葡萄酒的製造,酒評家代表的是消費者的喜好,商隊代表的是波爾多與世界的交流.當波爾多輸出的不再只是1620年那樣整桶葡萄酒,還有釀酒風格與技術時,波爾多跟世界的距離變得更近、界限也更模糊了.於是乎,我們很難說喝的是波爾多的波爾多,還是世界的波爾多了.
延伸閱讀
踏出城堡的第一步(中)
在Gironde河把波爾多這地方劃成左右兩塊區域的同時,北緯45度線也為這個區域定了調.林裕森老師在『弱滋味』一書中提到,北緯45度線把歐洲劃成了兩個區域:『單一』跟『混釀』,北緯45度線以南像隆河、普羅旺斯都是走混釀的風格.當然,波爾多也是.因為越往南的葡萄生長得越好,但這樣的葡萄難釀出細緻風格,所以採用混釀方式,利用不同品種來讓酒本身的風味變得優雅.
踏出城堡的第一步(下)
『在波爾多,其實是葡萄樹成就城堡,而不是城堡成就了葡萄樹.』如果認為波爾多是個佈滿城堡(Château)的區域,那可能要失望了.很多所謂的酒莊只是低矮的農舍罷了.
事實上,在波爾多人眼中,儘管沒有廣大園林、沒有石牆砌的高大建築,只要有塊葡萄園,每年釀上好酒,就能在酒標上面標上“Château”、昭告天下.原來,這是一個葡萄樹大於一切的地方,也是波爾多人堅持、可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