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啤酒真的比較不容易醉嗎?關鍵在酒精攝取量!

混酒、調酒真的沒有比較容易醉

三五好友聚會時,酒精常常扮演著助興的角色,然而有許多關於「混酒醉很快」、「啤酒比烈酒更不容易醉」,但影響是否喝醉最主要的因素其實是酒精攝取量的多寡!

喝啤酒真的比較不容易醉嗎?關鍵在酒精攝取量!

避免讓自己喝過頭,你要學會計算攝入酒精量

酒精再進到人體後,20% 由胃吸收、80% 由小腸吸收,後續酒精進入肝臟後,會先被代謝成乙醛、接續代謝成乙酸,最後則是代謝成二氧化碳和水,分別由肺和腎臟排出。

雖然代謝狀況會依照每個人的基因、性別而有差異,但大致上來說,正常人一小時只能代謝 10 公克(1 個酒精單位),所以學會計算酒精攝取量才能有效避免飲酒過量!

酒精攝取量計算方式: 喝下的 c.c 數或 ml 數 × (酒精度數 / 100) × 0.8(酒精比重) = 酒精攝取量(酒精重量)

一天最多能喝多少酒?

雖然說一小時就能代謝掉 10 公克的酒精,但根據知名醫學期刊《The Lancet》的研究,以及衛福部國健署的國民飲食指標原則,明確指出滿 18 歲以上的成年男性每日建議酒精攝取量不超過 2 個酒精單位( 20 公克),成年女性則是不超過 1 個酒精單位( 10 公克)。

另外,千萬不能空腹喝酒!酒精在一接觸到胃粘膜後就會被吸收至血液中,血液中酒精濃度高就會有酒醉感。飲酒前吃點東西(非強刺激性的)能有助於緩解酒精對人體的影響。

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大家都知道「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的道理,但酒精是怎麼影響我們喝醉後的反應呢?無論攝入多少酒精,只要有喝酒,人對周遭環境的追蹤力與注意力均減弱,反應力也變慢,如果遇到突發狀況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酒精同時也是中樞神經抑制劑,人們在此時會覺得情緒亢奮、自信心增強,容易高估自己的判斷能力,大多數酒駕肇事都是這樣發生的。

不是睡一覺就沒事!你有可能還在醉

並不是頭不暈就代表沒事了!許多人在睡一覺起來後,就馬上騎車開車出門,但此時體內的酒精或許還沒代謝乾淨,一樣吹得出酒測值。根據警政署的統計資料來看,酒駕肇事件數雖有逐年下降,但凌晨 4 點到中午 12 點的酒駕件數佔了近 20%!看得出來大家對「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已有認識,但對於「隔夜醉」還不是很了解。

想解決隔夜醉最好不要靠解酒藥、肝藥、蜆精或其他偏方,因為這些東西只是繼續佔據肝臟的「CPU 使用量」,並不會加速代謝。最好的辦法仍是多喝水以及休息,讓肝臟慢慢代謝掉剩餘酒精。

Source:GIPHY、交通部警政署、衛福部國健署

訂閱馬上成為免費會員,享受最優惠折扣!


WINE&TASTE 品迷網

WINE&TASTE 品迷網

WINE&TASTE 品迷網由幾位熱愛葡萄酒文化的年輕人組成,稟持著推廣品味葡萄酒文化的精神,品迷網團隊與各界葡萄酒專家合作,從酒海中推薦最優質的佳釀給你,也撰寫包括餐酒搭配、侍酒技巧與酒種介紹等專業內容,期望能將品味葡萄酒的文化,帶入你的生活。

部落格:WINE&TASTE 品迷網 Facebook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