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蕭邦與喬治桑,怎麼會在一起?
【蕭邦陳述】1836年底,在與伯爵千金結束一段戀情後,二十六歲的蕭邦寫信給爹娘:「我有幸結識了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這就是筆名為喬治桑(Georges Sand)的杜德萬夫人。我不喜歡她的樣貌,她的臉看起來讓人覺得彆扭,她身上的某種氣質使我不願接近她。」蕭邦結識了大他六歲的喬治桑,但她的男性裝扮和奇特行為,讓蕭邦認為「是一個無法引起感情共鳴的女人。她真是一個女人嗎?我存疑。」然而喬治桑的主動追求,一年多後融化了蕭邦,「在我演奏時,她的眼睛深情地望著我…這雙眼睛在說什麼呢?她倚在鋼琴旁,灼熱的眼光使我渾身發燙…我們被鮮花圍繞,我的心被征服了…」
【喬治桑陳述】出身貴族的喬治桑,在結束不幸的婚姻後,帶著一雙兒女回到巴黎定居,她的入幕之賓包括了大名鼎鼎的詩人謬塞和鋼琴家李斯特等等,喬治桑說:「我體驗過形形色色的愛,誰知還有其它別的什麼愛?」在面對蕭邦起初的冷漠,見多識廣的喬治桑說:「他的自我克制出於錯誤的觀念…他擺出一副假道學的派頭,像是厭惡世人的粗俗,擔心受誘惑而感到羞恥,似乎表現出自己的激情,便會玷污我們之間的愛。對愛情的這種態度總是使我憤懣。」最後喬治桑展現了「男子漢」的氣魄,遞了一張「我愛你」的紙條給蕭邦,這張關鍵紙條蕭邦後來一直留存著。
【Pokey的判決】據說當時是達古伯爵夫人擔心喬治桑搶了她男友李斯特,積極幫喬治桑為蕭邦做牽猴仔。加上喬治桑勇於嘗試,不在乎姊弟戀的忌諱,更早在一百多年前,創下「草食男」v.s.「肉食女」的戀愛模式。
七、蕭邦與喬治桑九年的戀情是怎樣的情況?
【幸福陳述】兩人在1838年起同居,喬治桑寫下「在我們的天空中沒有一絲烏雲,在我們的湖泊中沒有一粒沙子」如此幸福的字句,他們的藝術家天性造就了完美的組合,柔性的蕭邦與剛性的喬治桑形成了互補的效果。她帶給他是一種鎮定的力量,安撫他的不安情緒,為了照顧蕭邦孱弱的身軀,全家人(包含喬治桑的一雙拖油瓶)搬到西班牙的馬約卡島療養,更全心鼓舞蕭邦創作,重要的二十四首前奏曲就是在此時完成。蕭邦與喬治桑在激情過後,兩人的相處更像是母子,她往往以「我的第三個小孩」來對外形容蕭邦,一直到1847年為了喬治桑的真正兒女產生了齟齬,兩人才淡然分手。
【不幸陳述】喬治桑的兒子摩利斯對於蕭邦搶走他的「母愛」始終心存不滿,而蕭邦卻對她女兒蘇蘭琪呵護有加。尤其1847年蘇蘭琪嫁給惡名昭彰的雕塑家,造成一家人內鬨,蕭邦站在蘇蘭琪這邊,導致與喬治桑的關係決裂。在這段感情的最終樂章,蕭邦是用冷漠與無情來處理一切,喬治桑顯得比較有風度,但寫給朋友的信上,她表示:「他對我家務事的干涉,特別是關於孩子們部分,讓我喪失了一切尊嚴和所有愛意。」最後,喬治桑寫給蕭邦的最後一封信上說道:「那就這樣吧,親愛的朋友,現在你就照你心裡想的去做吧,對此我十分理解。」
【Pokey的判決】兩人在感情後期,蕭邦認為已變成「女主人」與「房客」的關係,而喬治桑不愧是觀察入微的文人,她認為蕭邦「他的靈魂,全都是詩、是音樂。他從來不曾把事情看得明白透徹,也從不曾在任何一面懂得人性。」
八、蕭邦到底算不算浪漫樂派?
【正方陳述】蕭邦的音樂完全符合當時浪漫時期的創作理念,早年他在波蘭根據莫札特歌劇《唐喬凡尼》所改寫的「讓我們手牽手」變奏曲,舒曼聽過之後,在「新音樂雜誌」寫下「先生們,脫帽吧,在你們面前的是一位天才」的名言。孟德爾頌聽過蕭邦的鋼琴演奏,認為他像帕格尼尼一樣,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效果,「他的成就是前人所不敢想像的。」李斯特聽過蕭邦的樂曲,才懂得將自己除了炫技之外增添詩情畫意。蕭邦獨特的踏板法和彈性速度,毫無疑問是全然的極致浪漫,尤其根據愛爾蘭作曲家費爾德所發明的「夜曲」進行創作,讓前者的音樂成為黯然失色的廉價之作。
【反方陳述】舒曼的那句名言讓蕭邦覺得很困擾,他說:「我害怕舒曼的評論,就像猶太人害怕十字架一樣…他過分誇大其詞,反而使別人嘲笑我。我知道他是改變不了,所以,就求他遠遠地離開我吧。」自視甚高的蕭邦,主動讚譽的僅有巴哈、莫札特,以及同代的義大利歌劇作曲家白利尼。對於舒曼、李斯特、孟德爾頌等人,他認為盡是粗俗不堪。蕭邦不曾提過「浪漫主義」一詞,畢竟在當時,浪漫主義者習慣在作品冠上標題,然而蕭邦追求的卻是絕對音樂,所有被附上標題的樂曲,無論是《雨滴》前奏曲、《離別》練習曲、《英雄》波蘭舞曲,都是出版商後來擅自加上。
【Pokey的判決】如果蕭邦音樂不叫浪漫,什麼叫做浪漫?
九、蕭邦之死
【遠因陳述】早在蕭邦十七歲時,姐姐就罹患了肺癆(即肺結核),他很可能就在這時候被傳染而埋下了病因。二十五歲第一次病發,咳嗽發燒再加上血痰,當時肺癆是無法醫治的(結核菌直到1882年才被發現),醫生建議他多休息並呼吸新鮮空氣,於是蕭邦與喬治桑搬到西班牙的馬約卡島長住,但鬼島的天氣反而讓病情更糟,他寫信給朋友說道:「島上三位有名的醫生都對我束手無策,他們看到我吐出的濃痰時全都臉色大變,第一位說我沒剩多少日子,第二位說我已經差不多了,第三位說我死定了」,所幸後來搬回巴黎,在喬治桑的細心呵護下,蕭邦得以多活好幾年。
【近因陳述】1848年,懷著病軀的蕭邦在巴黎舉辦最後一場公開音樂會,演出完後他不支倒地。緊接著巴黎爆發二月革命,蕭邦的財源驟斷,他的粉絲兼女弟子慫恿他前往英國演出,每個人對蕭邦演奏的恭維都是「像流水」,但他虛弱的力量在音樂廳的演出僅有前幾排聽得到琴聲,七個月在英倫的折磨讓他身體加速衰敗。1849年回到巴黎,蕭邦幾乎等待著死神的召喚,寫信請妹妹與妹夫前來照料他。在彌留之際,蕭邦要求將他未發表的作品全部燒毀,10月18日凌晨溘然長逝,享年僅三十九歲。
【Pokey的判決】一直有人認為是喬治桑害了蕭邦短命,但實際上,我們必須感謝喬治桑這九年來的照顧。你看看,兩人一分手,隔年蕭邦就掛了。
十、蕭邦鋼琴大賽到底哪個國家最厲害?
【歐洲國家】從1927年首屆起,每五年在波蘭華沙舉辦國際蕭邦鋼琴大賽,至2010年已有十六屆。歷屆冠軍得主,俄國與波蘭共計各拿過五次,不過前五屆有點像是關起門來自己玩,直到二次世界大戰之後,1960年來自義大利的波里尼奪魁,才算是奠定了蕭邦鋼琴大賽的國際聲望。但之後歐洲其他國家的選手很不爭氣,只有波蘭與俄羅斯才是常勝軍,包括1975年波蘭的齊瑪曼,1985年俄國的布寧(Stanislav Bunin)。近兩屆亦是如此,2005年波蘭的布列哈茲(Rafal Blechacz)拿下首獎,更是唯一同時囊括協奏曲、奏鳴曲馬厝卡、波蘭舞曲等最佳詮釋獎的鋼琴家。2010年則由俄國的阿芙蒂耶娃(Yulianna Avdeeva)贏得冠軍,不過第二名的奧地利鋼琴家溫德(Ingolf Wunder)近年來的國際聲勢急起直追。
【美亞國家】十六屆冠軍得主中,只有四位是來自美洲與亞洲。阿根廷的阿格麗希在1965年拿下首獎,這是蕭邦鋼琴大賽首次由非歐洲國家拿下第一名,隔五年後,美國的歐爾松(Garrick Ohlsson)也終於為強國增光。至於亞洲國家中首次拿下冠軍居然是來自古典音樂不盛行的越南,鄧泰山於1980年拿下首獎,而在冠軍得主連續兩屆從缺之後,中國的李雲迪在2000年得到冠軍,並即將於2015年擔任評審。最有意思是的是2005年,雖然冠軍是波蘭的布列哈茲,但前六名其他全來自亞洲國家包辦,第三名由韓國的林東閔與林東赫兄弟檔並列,第四名是日本的關本昌平和山本貴志,第六名是香港的李嘉齡。
【Pokey的判決】鋼琴詮釋這玩意非常主觀,所以也在1980年發生了來自南斯拉夫的波哥雷黎奇事件,導致評審之一的阿格麗希憤而退席。而沒拿到第一名也不用喪氣,歷屆中未得首獎、之後卻揚名國際的包括俄國的阿胥肯納吉(1955年第二名)、中國的傅聰(1955年第三名)、日本的內田光子(1970年第二名)。
【Pokey的二審判決】倘若蕭邦活在今日,一、他的肺結核能夠治癒,估計可以活到七八十歲;二、要嘛他沒志氣淪落在Piano Bar當一個師奶殺手;三、要嘛他或許會開創「New New Age」鋼琴樂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