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說為何特別鍾愛香檳好了。
曾經一次酒聚,一位酒友問到『 你的荒島葡萄酒是什麼? 』什麼是荒島葡萄酒?就像音樂界有所謂的荒島唱片,當你流落在一個荒島時,你只能隨身攜帶一張唱片,你會選哪一張?這一張必定是你今生最愛,百聽不厭的了。那我的荒島葡萄酒,毫不思索就說是香檳。『 為什麼呢?』發問的人緊迫盯人的追問著。因為流落荒島,絕對要物盡其用,就像石門水庫一魚三吃的道理一樣,香檳是唯一 “一酒三喝 ” 的 AOC。怎麼說呢?
因為香檳一開瓶是氣泡香檳,擺放個一天之後便成微氣泡酒( 像是 sur lie ),再多放一天,就變成白酒,這就是 “ 一種酒三種喝法 ” 的完美演繹。而 AOC Champagne 還包含了粉紅香檳,同樣道理,粉紅香檳也可以是一酒三喝:粉紅香檳、粉紅微氣泡、粉紅酒。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流落荒島就是無聊,所以買醉成為一個關鍵因素,而氣泡更容易讓人酩酊大醉,所以 AOC Champagne 絕對是我的荒島葡萄酒。
『哈哈,難道就因為這個原因,所以你選擇考 WSG 的 Champagne Master level 嗎?』
其實不盡然,會考香檳的主要考量是因為 AOC 的數量,像是勃根地就號稱有百個 AOC,波爾多也有四十來個,即便小產區像是科西嘉島或是侏羅產區印象中也有四個 AOC,算來算去還是香檳的三個 AOC 最簡單了,一隻手拿來算一算 AOC Champagne,AOC Rose des Riceys,AOC Coteaux Champenois,還剩兩根手指頭用不著呢。
『 所以考試就把這三個 AOC默寫出來這樣嗎? 』居然有人這麼天真地問到。
其實,考試一題 AOC 也沒有考....
『 那考試到底考什麼呢?』
考玻璃製成的演進、考 DPLC 的定義,考NM香檳廠的品種比例,考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香檳產區 Côte des Bar 的改革....
『 是用選擇題考嗎?還是申論題?』
這樣說好了,考試 100 分裡面地圖題佔了 10 分,選擇題佔 50 分,申論題是 40 分。
所謂地圖題其實就是連連看,螢幕的一邊有二十幾個選項包含了城市、村莊、河流、山脈的名稱,而另一邊的大地圖上就會出現空格,空格如果出現在村莊上,那就從旁邊的二十幾個選項中隨心之所欲挑出一個。如果是空格是在河流上,那就不要選山脈名,空格出現在山脈上,也就不要選村莊名,其實不難啦!
什麼,怎麼知道哪些是村莊名、那些是河流名,那就是事前要讀書啦!現場 Google 可是會被視為作弊論!
選擇題當然 Bingo 的機率更高啦,就是四選一,25% 的機率可以猜對。考試前可以拜拜文昌帝君、觀世音菩薩、耶穌基督,但是真心要拜的話還不如拜拜酒神巴克斯,或是好好把課本熟讀一番。至於考題方向不外乎是:
1. 香檳歷史:從遠古時代、中世紀、到現在的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與近代的農民革命與制度變革。
2. 產區的 Terroir:從土壤的形成、土質的結構,環境因子到氣候與降雨等原因。
3. 栽種與釀造方式:不同產區的不同栽種方式,與整個香檳釀造的細節過程與相關法訂規範等。
4. 村莊介紹:四個主要產區的村莊,跟其對應到 Grand Cru、Premier Cru,與每個村莊會種植的葡萄品種。
5. NM香檳廠的風格:每個香檳廠 NV 香檳使用品種的比例、是否使用橡木桶、是否乳酸發酵、瓶中熟成的時間等。
申論題相信是把英文當作第二語言的我們最難的一關了,尤其 WSG 考的問題不像 WSET Level 3 那樣考個德國酒的分級制度,把六個分級依序背出來加上甜度的註解即可。
WSG 比較偏向融會貫通的模式,像是 “ 溫室效應對香檳的影響 ”?那答案就要從氣候章節中講到歷年來溫度上升的平均數值,釀造章節的收成時間提早狀況,如此造成糖度酸度平衡等,風格部分的添糖比例是否因此改變,環境保護章節裡面對於瓶身重量改變計劃等。但是不是寫越多分數越高,如果提到無關的內容是會被倒扣的,像是因為溫室效應讓地球暖化,所以會有更多穿比基尼的辣妹之類的答案,那鐵定會被扣分。
『那是幾分算過呀?60 分嗎?』
要拿到證書只需要 75 分,而要獲得教師資格則要 85 分,另外還有一個最高榮譽叫做 Highest Honors 則是要 90 分以上。最後拿到成績通知的時候只有總分,並無法得知每個的單項的分數,像是地圖 9 分,選擇題 47 分,申論題 36 分,這樣的資訊是不會出現的,只會告知總分數為 92 分,獲得 Highest Honors 這樣,當然這字眼也是會出現在證書上面的。
『那考過試,拿到證書之後喝香檳有比較好喝嗎?』
氣泡依舊是氣泡,酒精仍然是酒精,考過考試並不會讓 Moet 變 Krug,有了證照不會讓Delamotte 變 Salon,但是對於每一口香檳,會更深思其得來不易,思考風土帶來的影響,釀造手法造成口味的變化,分析每一口香檳變得理所當然,少了無牽無掛的味蕾享受,與其說是變得口感上的好喝,不入說是了解酒標背後故事之後的好喝,或許這就是『喝酒是酒,喝酒不是酒,喝酒還是酒』的進化過程吧!
品迷編按:全球目前僅 62 個人考過,其中 43 人允許授課,而只有 19 人拿到 Highest Honers,本文作者便是其中之一,且為目前台灣只有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