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往南過了聖傑曼大道,沿著Rue de Tournon一路走到盧森堡公園的北側,然後右轉。途中經過公園裡的盧森堡博物館,門面上大大的海報和旗幟說明現在的特展是「Cézanne et Paris」。
「好像很厲害的樣子,Cézanne 是誰?」,我轉頭問,但另一半一臉茫然。於是我掏出隨身的小筆記本先把這名字抄下來,等回到有網路的地方再來問問 google 老師。
晚上一問不得了,噢噢,原來是印象派大師「保羅・塞尚」啊,失敬失敬。反正不遠,隔週特地安排時間前往。
塞尚展的票根,不知道總共有幾種。
回台灣前先貼在租賃公寓的牆上。
展出中有一部分的主題是法國鄉間的風景,看得我們頻頻點頭說就是長這樣沒錯,但說到法國鄉間其實我們也只去過勃根地而已。而且塞尚畫的根本也不是勃根地。
勃根地南邊某處的風景,我還是覺得滿像的。
另外一次是在第戎Dijon。
找公寓時特別選在中央市場附近,採買食材十分便利,前提是如果有營業的話。實際上的營業時間和我出發前在中央市場官網上查到的資料略有出入,且不同日子的規模差異頗大。一星期裡的某幾天諾大的市場裡只有少數幾攤營業,又明亮又寬敞又寂寥。而熱鬧的那幾天會連市場建築的外圍都擺滿了攤子,很好逛。
這麼有趣的市場希望小b有空可以介紹一下。
傳統市場裡的攤子也可以刷卡。
這攤是賣肉品的,隔幾天我們來買了春雞。
那天去市場前就說好了要吃海鮮。
逛了一圈之後還是走回前幾天買淡菜的那攤,開始猶豫這麼多各式各樣不認識的魚到底該買哪種才好。此時,看到有一堆白肉魚塊陸續被主婦和阿婆們大把大把地買走,魚名當然是不認識,但比較起來價格並不低,所以並不是因為便宜才造成搶購的。
這種魚塊已經被切成約五公分平方的尺寸,二至三公分的厚度,和其他處理好的魚排長得也很不一樣。
「不是因為便宜,那,應該是好吃囉?」雖然疑惑,但跟著在地人買應該不太會出錯吧,我們也帶了兩人份。
另一半把魚塊用少許的鹽先微煎過,再加入番紅花調味。感覺水分很多,加熱的時候會像花枝這樣捲起來。第一口覺得是不太熟悉的味道,但因為風味和帶點彈性的口感都很好,越吃越覺得美味。搭著微微燙過的綠蘆筍紅蘿蔔,煎櫛瓜和軟嫩的馬扎瑞拉起司,是很舒服的一餐。
可是,這究竟是什麼魚呢?在市場裡來不及抄下來,邊吃晚餐邊依模糊的印象問 google 老師也問不出什麼所以然來。
魚肉一煎就捲起來,這次試著用番紅花調味。
再把醬汁收乾一些就快可以上桌了。
用完餐慢慢喝著葡萄酒的時候,我把記憶裡的魚名再加一些關鍵字來查,總算有答案了。噢噢,不得了,原來是鮟鱇魚啊,失敬失敬。後來隔天再去就沒看到了,畢竟是不常見的好物,難怪一上架生意就很好。
於是又多學會一個單字,法文Lotte就是鮟鱇魚,我記住了。因為很美味的關係,後來去到巴黎時見到這個字忍不住又買了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