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肯,位於巴伐利亞(Bayern)北部,中世紀時期的王國,也曾經在神聖羅馬帝國時期戴上皇冠,而這區葡萄酒的歷史,可以追朔到八世紀,查理大帝在位的時候。這位查理大帝我想有看之前萊茵高介紹的朋友,應該對他不陌生,他就是那個將葡萄種進萊茵高的法蘭西皇帝。跟其他產區一樣,在當時葡萄酒的釀造,都是由教會負責著,在中世紀時期產量便高達四萬公頃,並在神聖羅馬帝國時期,成為阿爾卑斯山北邊最大的葡萄酒產區。然而在Mosel和萊茵河左右岸酒莊崛起後,在二十世紀時一度縮小為兩千公頃的產量,今天則維持著六千公頃的產出。在本區產出的葡萄酒,通常使用Bocksbeutel裝瓶,這種有別于萊茵流域高瘦身形的矮扁胖瓶,利於攜帶在身上以及在運送中不會滾到其他的地方,而今天只有產自法蘭肯以及巴登法蘭肯區區的Qualitätswein和Prädikatswein才能使用這樣瓶子,因此也成為法蘭肯區葡萄酒的特色之一。
法蘭肯區位於美茵河畔,主要地質為,斑彩岩,貝殼性石灰土,考依波地質以及黃土。從Bamberg到Aschaffenburg之間,分成四個主要區域:Untermain am Mainviereck, Maineck, Steigerwald, Taubertal,24個大產區,223個個別產區,其中著名的一級產區有Bürgerstädter Centgrafenberg, Casteller Schlossberg, Escherndorfer Lump, Frickenhäuser Kapellenberg, Homburger Kallmuth, Iphöfer Julius-Echter-Berg, Randersackerer Pfülben/ Sonnenstuhl, Rödelseer Küchenmeister, Sommerhäuser Steinbach, Thüngersheimer Johannisberg, Volkacher Karthäuser以及Würzburger Stein/ Stein-Harfe/ Innere Leiste等。而這區良好的氣候,半年以上的無霜期,均溫在8-9度間,便是讓它成為德國重要產區的因素。
法蘭肯的白酒之后 - Silvaner
法蘭肯區域產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白酒,僅百分之十九為紅酒,其中又以穆勒圖高(Müller-Thurgau)為多數,占總產量的28,1%,而Silvaner占22,8%,同時也有少量的麗思玲和黑皮諾(Spätburgunder)個約莫5%。然而我們今天的主角,既不是入門的穆勒圖高,也不是白酒之王麗思玲,更不是因氣候變遷的後起之秀黑皮諾,而是有著白酒之后之稱的Silvaner。
法蘭肯地區的Silvaner,如前所述,占法蘭肯區總產量五分之一,在十七世紀時,由奧地利引進的葡萄品種,於1659年正式由 Kloster Ebrach 種植於 Würzburger Stein。Silvaner對於環境的要求也是很嚴格,Silvaner不適合過多岩石和太乾的土壤,在無霜的土壤中,更能讓Silvaner成長茁壯,而法蘭肯地區有著貝殼性石灰岩層的土壤以及溫和的氣候,帶個這區的Slivaner更多辛香的口感,良好的年份產出的Silvaner亦俱有窖藏的潛力,也造就法蘭肯區Silvaner在德國白酒上屹立不搖的地位。
法蘭肯產出的Silvaner有著多樣化的香氣和口味,中性調的味道,帶著清爽的田野香氣,以及豐滿的蜂蜜,葡萄乾及柚子的果香,除了適合夏季的Qualitätswein之外,亦有產出經過木桶成年具有窖藏潛力的Kabinett,Großes Gewächs及甜白酒系列,在酒食搭配上,像是魚類,或是白肉料理最為合適和,餐後亦可來杯Silvaner Auslese,在夏夜中帶來一點清爽的感覺,配合矮扁的瓶身方便讓人隨身攜帶,讓你走到哪喝到哪,當初設計這個瓶子的人根本就是個想邊走邊喝的酒鬼吧!
(延伸閱讀:認識德國葡萄酒分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