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zik專欄】最偉大的貢獻是牛排? - 羅西尼教我的10件事(下)

羅西尼牛排與退休之謎

【Muzik專欄】最偉大的貢獻是牛排? - 羅西尼教我的10件事(下)
photo credit: wikipedia

 

六、我想不出有比「吃」更好的職業

 

如果《塞維利亞的理髮師》是羅西尼的代表傑作,那「羅西尼牛排」(Tournedos Rossini)則是他送給人類最偉大的貢獻。這位「大廚」用了四種奢華的食材:最鮮嫩的菲力牛肉、鋪上整塊肥美的鮮鵝肝(不可用鵝肝醬,會low掉)、刨上幾片松露(羅西尼稱之為「蕈菇界的莫札特」)、再淋上以瑪沙拉酒(Marsala)燉煮的多明格拉斯醬(Demi-glace),構成此道令人垂涎三尺的「羅西尼牛排」,誰管熱量有多少,我想連佛也要跳牆。

羅西尼曾說:「我一生只哭過三次,第一次是《理髮師》首演失敗時;第二次是聽了帕格尼尼的演奏;第三次則是野餐時,不小心把一隻烤鵝掉進河裡。」羅西尼實在太貪吃了,他把絕大部分的智慧投入在研究美食,剩餘的才拿來寫歌劇。尤其晚年長期定居巴黎,致力於將法國與故鄉義大利的美食融合為一,留下了數十道食譜,像是「松露鵝肝灌通心粉」(MaccheroniSiringati)等名菜,後代廚師以羅西尼為名的菜餚更是不計其數。

我們從羅西尼親口對小提琴大師奧爾(Leopold Auer)所說的話,可以深切體驗生活的意義為何----「胃控制慾望,心掌管愛情。人的慾望像一個管弦樂團,而胃就是指揮,鼓舞著行動。低音管咕噥著不滿、短笛尖叫出渴望,對我來說正是空腹的聲音。另一方面,飽餐後的胃,則像三角鐵敲出喜悅或定音鼓擊出歡愉之聲。至於愛情,就像首席名伶或女神,對著大腦詠唱短歌,讓耳朵陶醉、心靈愉悅。吃喝、戀愛、歌唱及消化,是《人生》這齣喜歌劇的四幕,如同香檳的泡沫,在它消失前沒品嚐過它的人,乃是大笨蛋。」可惜,羅西尼在第四幕演過頭了,吃太多消化不良,不僅BMI值過高,還導致身體搞出一堆毛病。

Pokey的心得:我好餓。

七、莊歌劇也可以很Happy

貝多芬建議羅西尼除了喜歌劇之外,不要嘗試其他領域時,在場的出版商忍不住插嘴說:「可是,他也寫了很多受歡迎的莊歌劇,像《唐克萊第》《奧泰羅》《摩西》,我不久前有把譜拿來給你看過。」貝多芬回說:「沒錯,我都看過了。不過,相信我,義大利人不適合莊歌劇,你們沒有足夠的知識來處理真正的戲劇。」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羅西尼告別後只感慨貝多芬晚景淒涼,但仍繼續寫他的莊歌劇賣力賺錢。

打從歌劇自1597年在佛羅倫斯誕生之後,以神話、英雄為題材的莊歌劇(Opera Seria)即為主流,後來逐漸發展出截然不同的喜歌劇(Opera Buffa)。莊歌劇在巴洛克時期攀至巔峰,到了羅西尼所處的古典與浪漫交接時期,這款陳腐八股的戲種差不多已到了尾聲。羅西尼不是大張旗鼓的創新者或革命家,但卻默默地改變歌劇的形態,儘管他的喜歌劇和莊歌劇聽起來頗為類似,例如莊歌劇《唐克雷第》的第一幕終曲,旋律直接套用在喜歌劇《理髮師》的第一幕終曲,竟能呈現出不同的風情。也就是這種能耐,才能打破莊歌劇的窠臼,讓音樂更有變化、角色更具人性,替威爾第與普契尼開闢康莊大道。

畢竟,在十九世紀初期的義大利人,就像我們看好萊塢電影一樣,結局務必是邪不勝正皆大歡喜。所以羅西尼1813年為拿坡里劇院所寫的《奧泰羅》初版,最後一幕奧泰羅失心瘋掐死老婆之際,瀕死的黛絲德夢娜掙扎說:「可是,我沒有對不起你啊…」奧泰羅便恢復神智鬆了手,滿懷歉意安慰妻子,殺死挑撥離間的亞果,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而為了遏止歌手擅自加料,羅西尼乾脆親自寫好所有的花腔樂段,不過此招對當時的大牌歌手無效,他抱怨:「他們本來就是為此而生,不過如果把我的音樂改得面目全非,連宣敘調都不放過,那就太過分了。」

Pokey的心得:憑良心說,貝多芬的歌劇寫得這麼糟,有什麼資格向羅西尼說三道四啊?

八、7-7-7的婚姻

別看羅西尼晚年發福的樣子,年輕時可是人見人愛的小鮮肉,號稱「佩沙羅的天鵝」,風流韻事不斷,這也許是後來性病纏身的主因。不過這男人定下來後還算挺安份,一生總共兩段婚姻。1815年,拿坡里的聖卡羅歌劇院老闆為了他的招牌明星兼情婦柯布蘭(Isabella Colbran),和羅西尼簽下七年合約。柯布蘭是當時最偉大的首席女伶,她的音域極為寬廣,是罕見的「超級女高音」(soprano sfogato),羅西尼為她量身訂製《伊莉莎白女王》《奧泰羅》《湖畔女郎》等名作。

公交變偷情,1822年3月,三十歲的羅西尼和三十七歲的柯布蘭在家鄉波隆那的小教堂結婚。這位「母大姊」大方地將她的財產一半分給小七歲的老公,因此街頭巷尾私下都在議論羅西尼是為了錢財而娶柯布蘭。1822年羅西尼為老婆寫了《賽蜜拉米德》(Semiramide),這齣描述傳奇亞述女王的莊歌劇,也成為羅西尼最後一部義大利歌劇,接著柯布蘭聲音與身體皆走下坡,1824年告別舞臺,獨自回到波隆那休養,但與公婆關係非常糟糕,公公甚至寫信說控訴這個惡媳婦氣死了婆婆。

在巴黎享樂的羅西尼,1832年邂逅了高級社交花奧琳匹.培莉西耶(Olympe Pélissier),她是當時炙手可熱的「茶花女」,包括畫家維內、文豪巴爾札克、作家尤金蘇都是她的入幕之賓。培莉西耶很聰明地趁年老色衰之前,決定選擇一位男人從良,最後挑上了大她七歲、又胖又病的羅西尼。1837年,羅西尼與柯布蘭協議離婚,但仍維持著平和的朋友關係,培莉西耶也不計身分地位,洗盡鉛華細心照料,直到1845年柯布蘭過世後的隔年,兩人才正式結婚。羅西尼的餘生,渾身是病又精神耗弱,他自云「凡是婦女的疾病我都患上了,除了子宮之外」,幸虧有培莉西耶的陪伴,才能活到當時算長壽的七十六歲高齡。

Pokey的心得:莫道「婊子無情,戲子無義」,羅西尼的兩段婚姻,見證了「俠義每多屠狗輩,由來俠女出風塵」之真諦。

九、三十七歲退休之謎

羅西尼的歌劇比他早走出義大利,因此1822年首次出國,不管是維也納或倫敦,處處皆受到歡迎,荷包同時也塞滿了金幣。奧地利首相梅特涅在維洛納舉行同盟國會議,特別奉上「和聲之神」名號邀請羅西尼親來加持,法國的動作最積極,爭取他前來巴黎管理當地的義大利歌劇院,於是羅西尼大駕光臨,首先送上的就是為了慶祝法王查理十世登基的歌劇《蘭斯之旅》(Il Viaggio a Reims)。1826年羅西尼不想幹了,法國皇室特別創設一個全新職位:國王首席作曲家暨法國歌唱總監,年金二萬五千法郎,羅西尼當然欣然接受。

他寫的第一齣法語歌劇是《柯林斯之圍城》(Le Siège de Corinthe),其實是把舊作偷天換日,接著又將《摩西》改為法語版,真正原創的法語歌劇則是1828年的《歐利伯爵》(Le Comte Ory)。當他準備譜寫《威廉泰爾》(Guillaume Tell)時,與法國皇室的新合約發生問題,他暗示英、德、俄、乃至義大利都已提出更優渥的條件,藉此撩撥法國人的虛榮心。1829年8月3日,長達近五小時的《威廉泰爾》終於在巴黎歌劇院上演,據說觀眾的反應近乎歇斯底里,這時羅西尼三十七歲,沒人想得到,他已是生不出金雞蛋的母雞了。

到羅西尼1868年過世前,尚有三十九年的漫長人生,為何不再寫歌劇?有人認為1830年的七月革命爆發,讓他感慨時不我予,儘管《威廉泰爾》開創了法國大歌劇的榮景,但卻違背他創作的理念。當時更多人認為他江郎才盡,羅西尼曾寫信給朋友說:「我現在才察覺,以前寫歌劇時,根本是那些優美的旋律自己來找我,現在要我去找它們,以我這懶散的個性,只能停止寫作,徹底放棄了。」其實寫完《威廉泰爾》後,羅西尼還在尋覓新劇本,只是日漸懶散罷了,請想想伊索寓言「螞蟻與蚱蜢」,對照貝多芬、舒曼、孟德爾頌這些勞心勞力的德國螞蟻,羅西尼根本就是不折不扣的義大利蚱蜢。

Pokey的心得:我是懶人,最能體會羅西尼的心情,答案正是「懶」字無誤。

十、晚年的罪惡

不寫歌劇的羅西尼都在幹嘛呢?既然不再為五斗米折腰,就做讓自己開心的事吧,他主要待在巴黎,偶爾回老家波隆那,或是在佛羅倫斯逍遙,由於身體不好,常常到處去泡溫泉做SPA。1835年他訪問比利時第一次搭火車,被搖搖晃晃的火車嚇到,從此只肯搭更顛簸的馬車。雖然不寫歌劇,羅西尼還是留下晚期的兩大經典鉅作:1841年的《聖母悼歌》,及1864年的《小莊嚴彌撒》。

1855年羅西尼重返巴黎,從1858年12月12日在自家舉辦「週末沙龍」(SamediSoirs),這是巴黎上流社會最Hito的轟趴,每次都塞滿上百人,很多賓客無奈擠在門口動彈不得,從大牌的麥耶白爾、李斯特,到初出茅廬的比才、威爾第,甚至目中無人的華格納也得來參拜。羅西尼在沙龍上興致一來總會彈彈琴唱唱歌,發懶時就交由聖桑等晚輩接手。此時創作的眾多歌曲及鋼琴曲,皆賦予《酸辣鯷魚醬》、《哮喘研究》、《唉呀!好小的一顆豌豆》等KUSO曲名,羅西尼統稱為「晚年的罪惡」。

最後一次「週末沙龍」在1868年9月26日舉行,七十六歲的羅西尼已虛弱得無法見客,接著身體極速惡化,肺炎加上直腸廔管,痛苦不已,躺在床上喃喃祈求聖母瑪莉亞帶他走。11月13日晚上十一點,羅西尼唸出妻子的名字後溘然過世。21日在全歐洲的哀悼之下,羅西尼葬於巴黎的拉雪茲神父公墓。當時義大利政府希望遺體能運回佛羅倫斯的聖十字聖殿,這座葬有但丁、伽利略、米開朗基羅、馬基維利等偉人的教堂,素有「義大利的西敏寺」之稱。原本遺孀培莉西耶的條件,是准許她死後得以和羅西尼同葬,義大利基於規矩不得不拒絕,最後她做了偉大的決定:「我盡了最大的謙卑來做這項犧牲,我已享有這個名字給我最高的榮耀。」1887年,在《摩西》的「祈禱」歌詠下,羅西尼重新葬於聖十字殿堂。

Pokey的心得:威爾第為了這位前輩,號召其他十二位作曲家共同譜寫獻給羅西尼的《安魂曲》,但只有威爾第完成了「拯救我」樂段,其他人則不了了之,果真遺傳到羅西尼的懶惰天性。

Pokey的總心得:誰說音樂家一定是要偉人?誰說音樂一定得砥礪人心?羅西尼說過,音樂只有兩種,一種是好的音樂,另一種是讓人煩悶的音樂,感謝這位天才給我們永遠聽不膩的音樂,當然,還有美食。

訂閱馬上成為免費會員,享受最優惠折扣!


MUZIK古典樂刊

MUZIK古典樂刊

2006年10月,在出版飽和、競爭激烈的坊間書市之中,誕生了一本打破傳統、追求專業的音樂雜誌--《MUZIK古典樂刊》。數年後的今天,MUZIK古典樂刊儼然已成為華語世界少數、甚至唯一的中文古典樂刊。「用左手翻開音樂時事 ‧ 用右手打開古典知識」
MUZIK古典樂刊 ‧ 聽見精緻生活

部落格:MUZIK粉絲團

推薦閱讀